什么是黄花梨?
什么是黄花梨?
黄花梨,别名:海南黄檀、海南黄花梨、花梨、花黎、花黎母、花狸、降香、降香檀、降真香、花榈、香枝木、香红木。黄花梨属于植物豆科,中文学名:降香黄檀,拉丁学名: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 。
黄花梨实为呈黄褐色的“花梨”或“花榈”。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以心材呈黄褐色者为好。明,清时考究的木器家具都选“黄花梨”制造,其纹理或隐或现,色泽不静不喧,被视作上乘佳品,备受明清匠人宠爱,特别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家具卓而不群,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无可挑剔,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
黄花梨其木材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是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适合作各种异形家具,如三弯腿,其弯曲度很大,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黄花梨木与其他木材的特点比较相近且容易混淆,最主要的是易与花梨纹紫檀混淆。这种花梨纹紫檀木主要产地是两广和海南岛,有的书称之为海南紫檀,也有称为越南檀,因越南及周边国家也生长有这种树。
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感。黄花梨木的比重较轻,可能比红木(酸枝木)还要轻工一些,放入水中呈半沉状态,也就是不全沉入水中也不全浮于水面。黄花梨木的纹理很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丽。最特别的是,木纹中常见的有很多木疖,这些木疖亦很平整不开裂,呈现出狐狸头、老人头及老人头毛发等纹理,美丽可人,即为人们常说的“鬼脸儿”。明代及清代早期制作高档的家具大多是用黄花梨木所制,由于前朝过量采伐而使得清代中期以前黄花梨木材急剧减少及至濒临灭绝,所以后来采用红木代替。从已出版的明清家具资料看,黄花梨木有大材,宽半米、长两米的独板平头案都可以见到。
黄花梨木家具制作产地以苏州为代表,做工规范,精工细做,是典型的苏式家具。另外南方两广及海南岛等地明清时期也生产黄花梨木家具,称之为广作或广式家具,其做工略粗,不及苏式家具精细。花梨纹紫檀木质坚重,比红木的比重还要大,放入水中即沉水底,棕眼较小,呈蟹爪状和牛毛纹状,经打磨后木的表面细嫩得如小儿肌肤。材质比黄花梨优,木的色泽比黄花梨木更深,呈橙红至深琥珀色,也有的花梨紫檀家具的表现由于年代久远而失蜡呈灰褐色。木纹中亦有鬼脸纹,但这些鬼脸纹与黄花梨木纹中的鬼脸纹微有差别,花梨纹紫檀木的鬼脸纹绝大多数呈圆形,有的有眼有嘴,但少见有老人头和老人头毛发的纹理。另外,花梨纹紫檀木锯断面有浓浓的蔷薇花梨味亦是很独特的。
黄花梨纹紫檀木因生长在大陆,雨水不够充足,木心空洞较多,正所谓十檀九空(心),也是因为木心空洞的原因,所以花梨纹紫檀木很少见有大材。另外有一个很容易识别的特点就是花梨纹紫檀木油质较重,用手指轻轻一刮即起油痕,黄花梨木的木质虽然温润光亮,但没有这么重的油质感。以上几点是花梨纹紫檀木与黄花梨的区别。另外还有一种是草花梨木,产地亦在南方,其木质粗疏,棕眼大,像铁梨木(南方人称为铁梨紫荆木或东荆木)的纹理一样粗糙。木色浅黄至黄,干涩无光泽,亦鬼脸纹,材质比黄花梨木相差甚远,碰到这种木材的家具不用细细研究也容易区分。
黄花梨瘤体,又称瘿木(影木)。“瘿,树瘤也、树根。”(《格古要论》)。瘿木非指某一树种,而是指树根部位结瘤,或树干结瘤部位的木材。北京匠师谓之“瘿子”。此处木材纹理特殊,有旋转的细密花纹,加之少有,是一种珍稀木材。其中以花梨瘿及纹路似画者为最上品。花梨木本身含有杀菌特殊油脂,故很难产生病态,所以花梨木的瘤体可谓贵重之极。黄花梨主要产于我国的海南省,其木材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是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适合作各种异形家具,如三弯腿,其弯曲度很大,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黄花梨木与其他木材的特点比较相近且容易混淆,最主要的是易与花梨纹紫檀混淆。这种花梨纹紫檀木主要产地是两广和海南岛,有的书称之为海南紫檀,也有称为越南檀,因越南及周边国家也生长有这种树。
黄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我国广东、广西有此树种,但数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进口。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书中还指出,海南檀木质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用。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说:“花梨为山梨木之总称,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质均极坚硬而色红,惟丝纹极粗。”
我国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明《格古要论》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广人多以作茶酒盏。”侯宽昭的《广州植物志》介绍了一种在海南岛被称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为海南岛特产,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红褐色,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从以上记载可知,所谓花梨木品种当在两种以上,而黄花梨即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所介绍的“海南檀”。
还有一种与花梨木相似的木种,名“麝香木”。据《诸番志》载:“麝香木出占城、真腊,树老仆淹没于土而腐。以熟脱者为上。其气依稀似麝,故谓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则气劲儿恶,是为下品。泉人多以为器用,如花梨木之类。”
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称黄花梨,颜色由浅黄到紫赤,色彩鲜美,纹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较考究的家具多为老花梨木制成。新花梨木色赤黄,纹理色彩较老花梨稍差。
花梨木的这些特点,在制作器物时多被匠师们加以利用和发挥,一般采用通体光素,不加雕饰,从而突出了木质本身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文静、柔和的感觉。
黄花梨是一个文学名称,从古到今没有一种树叫“黄花梨树”。它有一个新学名,叫“降香黄檀”。至于这种木材有几个品种,目前尚没有准确说法。以肉眼观察,黄花梨木大致分两类。一类色浅,呈棕黄色;一类色深,呈棕红色。这两类黄花梨木区别明显,其特征有同有异。
浅色黄花梨的光泽一般较强,即便年久失蜡,稍加整理,就会闪着幽幽的光。份量略轻,纹理清晰流畅,不暖昧。这种浅色黄花梨所制的家具,北方发现的占大多数,尤其城市中的明式家具,以浅色黄花梨多见。深色黄花梨以目测感到油性大,因而光泽不如浅色黄花梨。两者比较,深色黄花梨份量重一些,纹理上也不如浅色的清晰。这类黄花梨家具的出身往往南方多于北方。
黄花梨家具木质的辨识困难往往出于三个方面。一是与红木不分。深色黄花梨,要是使用的年头久了,保存状态又不好,乍一看与红木非常像。其实从本质上判定,黄花梨木的木性小,故变形率也小,体轻而温和。把握这点,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二是与草花梨不分。草花梨的出现是由于黄花梨木材断绝,作为补充而在晚清至民国出现于市场的,在硬木中最为低档。其木质粗疏,棕眼过大,色土黄而无光泽;三是与新黄花梨木不分,新材份量也比老材黄花梨木重,木纹含黑线过多而且生硬,因此许多木纹过于漂亮抢眼的反倒是新黄花梨木。
了解黄花梨木的特性,对辨识其材质十分重要。比如黄花梨木有很强的韧性,不像红木那样脆。木匠在施工中辨识黄花梨木和红木十分容易,在刨刃口很薄的情况下,只有黄花梨木可以出现类似弹簧外形一样长长的刨花,而红木只出碎如片状的刨屑,有关这点任何一名硬木木匠都很清楚。
以上是辨识黄花梨木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是从造型上判断,黄花梨家具盛行的十七、十八世纪,已将黄花梨家具定了位,造型虽千变万化, 文人化的本质却非常统一。从本质上理解黄金时代的中国明式家具,再加上对黄花梨木物理性的了解,辨识黄花梨就会变得十分简单。
很长一段时期,对黄花梨家具的认识进入误区,以为明式黄花梨家具大都是明朝生产的。而事实上恰恰相反,黄花梨家具生产的黄金时代是清前期至乾隆这一百多年,嘉庆以后就几乎不再生产。原因是明晚期嘉靖万历两朝,宫廷家具均以漆器为主。华丽的漆制家具占领市场,黄花梨家具显然不是主流。而清式家具由宫廷形成后才进入民间,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与人们的想象会有不小差距。因此,不能仅以“明式”、“清式”来断定年代。其实,绝大部分古家具的断代都是由制做手法提炼成“符号”以后综合决定的,了解细微变化,对判定明式家具孰明孰清才颇为重要。
黄花梨药用部分称为花梨格或降香木,主要指其树干和根部的心材部分。该药材气味芳香,味稍苦,烧之香气浓烈并有油流出,加水研磨,药液可治疗各种疼痛,也可磨粉外敷,止痛止血,是极好的镇痛剂。以其心材入药,有香气 主治风湿、腰痛、吐血、心胃气痛、高血压等症,又可制作定香剂,是著名香科。
作者:浩浩
地址:/huanghualizhishi/221.html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原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