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频临灭绝:谁是罪魁祸首?
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以“天下最贵的树”而著称,其心材坚重油多,千年不腐,色泽深沉华美,加以黑色髓线斑纹及“鬼脸”,堂皇尊贵。自明清起,海南黄花梨因倍受皇家追捧,致使后来频遭灭迹。直至今日,三亚市中心,年轮,全新海景度假屋,移植百余株十余年黄花梨打造中国原创黄花梨社区,倡导保护性开发黄花梨,让花梨重获青春,欣欣向荣!
明朝时代,黄花梨独受皇家钟爱,首遭厄运
花梨在唐初已是贡品,明朝年代深受皇家钟爱。原本,海南黄花梨只是海南野树,很乡土,很自然。在海南百姓眼里,黄花梨仅仅是因为耐腐、耐浸、耐晒的特点受到农夫偏好,多用以制作犁、耙、牛轭等生产工具,也有做屋梁、家具的。在黎族,百姓认定的“四大财富”是蛙锣(黎族的一种乐器)、牛群、山地和粉枪(猎枪的一种),其中并没有黄花梨。可见,黄花梨的珍贵价值是后来才逐步被广泛认知和推崇的。
追朔历史,从海南黄花梨以唐朝贡品出现以后,其身价开始上涨。尤其在明代,中国经济文化增长领先世界,郑和七下西洋尽显国威,那时正是黄花梨“扬名立万”的巅峰时期。在那时,一只黄花梨床值银12两,而当时的一个丫环还不到1两白银。等于说一只黄花梨床已可抵十余人的身价,可见价格之昂贵。正因为皇室对黄花梨情有独钟,达官显贵们竞相罗致的视其为珍玩,致使大量的海南黄花梨原木被运往京城供皇家使用,导致海南黄花梨遭受到第一次的浩劫。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线条简明的“明式家具”流传至今,一直成为后世不可逾越的一个传奇标杆。
从清朝到民国,黄花梨坎坷命运,几起几落
明末清初,两朝更迭,由于动乱,皇家大量名贵硬木家具从宫廷王府流入民间,在华活动的西方传教士看到这种珍奇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后,极为动心,于是大量采购运到欧洲,中国古典家具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这是海南黄花梨的第二次浩劫。
到了清代,黄花梨原材越来越少,东南亚红木品种进入国内,皇家贵胄的爱好开始转移到从印度而来的紫檀,紫檀色彩深沉,在权贵眼中更符合皇家威严,这无疑是给了海南黄花梨一个喘息的良机。但是好景不长,不久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任凭西方列强宰割,名贵器物也被他们肆意虐夺,海南黄花梨首当其冲。这是黄花梨的第三次浩劫。
在民国时期,国势虽弱,国内动荡不安,黄花梨家具也好,紫檀家具也好,都不得不经历盛极而衰的凄惨,通过种种途径“流落寻常百姓家”。一些外国商人趁机在中国内地大量收购明清硬木家具,而那时国人穷困潦倒,为养家糊口,海南黄花梨便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外国商人。这是海南黄花梨的第四次厄运。
改革开放至今,黄花梨频遭破坏,几近灭绝
解放后,在还不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却又已经高度组织起来的巨大社会力量面前,海南黄花梨遭到更大的摧残,几乎陷于灭顶之灾。
建国以后的一段时间,虽然国家禁止名贵家具出境,使得黄花梨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随后的政治运动,使得大量海黄家具被当作封建遗物而损毁,1在958年“大跃进”中,“土法上马”大炼钢铁,更是海南黄花梨的一场灾难。黄花梨多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燃烧时火力旺盛,持续时间长,成为当时炼钢的好木柴。到20世纪60至70年代,农垦大军和知识青年在海南岛砍林种胶,加上当地黎民依然保留刀耕火种的传统习俗,烧山对黄花梨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这是我国黄花梨遭受的第五次迫害。
图为神秘的海南黄花梨树
此后,作为“降香木”,黄花梨被大量的研制成中药和上等的佛香原料再次遭受破坏。20世纪30年代,权威人士就曾断言:黄花梨在我国已经绝迹。此后30年里,业内人士对这一结论深信不疑。直到1963年,上海物资交流会出现一批海南“降香木”推翻了这一说法。随后的1964年春天,海南几十立方米黄花梨木运往京城。这是海南黄花梨大材的最后亮相。
海南黄花梨在历史命运中几起几落,几近灭绝!即使今天,存世量超过20年的大材黄花梨也极其少见。海南三亚市中心,年轮,全新海景度假精品,规模性的从深山移植百余株长达十余年的罕见海南黄花梨进入社区,首次将个人度假生活与保护黄花梨结合,潜心研磨139席海景精装公寓,诚邀爱好收藏与度假的高端人士参与保护、抢救黄花梨,恢复历史创伤。
黄花梨家具 黄花梨价格 黄花梨工艺品 黄花梨树 黄花梨树苗 黄花梨商城 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红酸枝 红木家具
地址:/news/1100.html
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原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