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明清大家具不抵一个小笔筒
拍出5520万元的笔筒为明周翥制的金龙海兽紫檀笔筒
明代沉香木雕菊石笔筒
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上,周芷岩刻黄花梨竹石大笔筒以873.6万元成交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包含了诗、书、画、印纹饰多重表现技法的传世老笔,近年来逐渐为众多藏者所青睐。材质有木的、瓷的,玉的、象牙的种种,其中在今年的嘉德春拍上,一只明代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的高价刷新了木质笔筒的成交价排行榜,其身价还高于明清两套名贵家具的成交价总和,一时令人惊叹不已。木质老笔筒为什么能这么贵?木质老笔筒包括哪些类型,哪类更值钱呢?
●紫檀笔筒拍出天价,还贵过大件家具
木制笔筒在明清之际较为常见,有紫檀木、沉香木、鸡翅木、黄杨木、红木等。一般来讲,明代木笔筒做工朴素浑厚,刀法遒劲流畅,意境深幽,以紫檀、沉香木较为常见,纹饰以花卉居多。清代木雕笔筒则风格截然不同,雕法更加全面,有浅刻及浮雕、镂雕、阴刻综合技法,刀法更纤巧细腻。
紫檀笔筒的制作,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托中空材质,琢圆而成;一种是用六片左右的紫檀木拼镶而成。从工艺上看,紫檀笔筒分光素与带雕工的两类。光素笔筒突出木质的光泽和纹理,古雅大方;带有雕工的紫檀笔筒很少采用较为繁复的镂雕工艺,而是利用本身的色泽、纹理或棕眼加以表现,这样的雕工使得笔筒更加大方稳重,古朴典雅。
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嘉德春拍,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中,一只明代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的高价一举刷新了木质笔筒的成交价排行榜,成为价格最高的木质笔筒,也是迄今为止价格第二高的笔筒。这只明代周翥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原为清宫旧藏,后由著名文物专家、收藏家王世襄1950年得于北京荣宝斋。王世襄根据浮雕二龙的表现类似永、宣瓷器上的龙纹,以及其他动物的奇古之貌,认为此笔筒绝非晚明所能有;又将其与朱守城墓出土的紫檀螭纹扁壶相比,认为其时代风格显然早于万历,其出现的年代可能早至十五世纪中叶。
对比发现,一件小笔筒的身价竟然高于同为中国嘉德拍卖推出目前所知最大型的、独板案面的条案之一“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大翘头案”(成交价3220万元)和“清早期紫檀三屏风攒接围子罗汉床”(成交价2070万)的成交价总和。而排名第二位的紫檀笔筒价位还处于200多万元人民币的区间。
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紫檀木笔筒共上拍2866件,成交1265件,总成交额为1.3603亿元,这件笔筒拍卖结束后,预计今后其他紫檀笔筒的价格也会跟着上一个台阶。
●黄花梨笔筒:天然精致,身价一直居高不下
黄花梨笔筒可以称得上笔筒中的君子,精美的黄花梨木纹让黄花梨笔筒即使不做任何雕刻都显得精致之极。黄花梨笔筒在明代就深得文人的推崇;有的文人甚至亲力亲为,以制作上等选材的黄花梨笔筒为幸事,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笔筒的制作与发展。
黄花梨上常见木疖,美如狸斑,俗称“鬼脸”,自然天成,妙趣横生。目前拍场上,黄花梨笔筒价格最高者为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推出的周芷岩刻黄花梨竹石大笔筒,成交价873.6万元。笔筒以黄花梨为之,直筒形,色深红润,质地细腻,包浆厚重。所用黄花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诗文平地深雕,以阴刻技法所雕剔之竹石,一气呵成,为目前所见周芷岩所制题跋最长、体量最大、品质最精之作。
而最能体现黄花梨木材本身韵味的光素笔筒价格普遍不高,仅在十余万元区间,最贵的不过50余万元,且体量巨大。不过自从黄花梨的身价在市场一路走热后便居高不下,收藏体型较大的黄花梨家具对于许多藏家来说并非易事,但小巧玲珑的黄花梨笔筒等小摆件或把玩器,可延续收藏的雅兴,具有极大的升值潜力。
●黄杨木笔筒:清新自然,普通的值三四万元
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黄杨木雕笔筒,一改那种以龙凤为主要图案的宫廷气,题材多取自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或刻山水人物,或刻翎毛花卉,或刻对弈,或刻听琴,或刻渔樵耕读,构思新奇,造型小巧。
此外,黄杨木笔筒的市场表现也令人惊喜。这类笔筒分雕刻、镶嵌与素笔筒三类。价格最高者近400万元,而其普遍拍卖成交价也有三四万元,可以预期其今后强劲的升值空间。
●沉香木笔筒:市场不多,有很大升值空间
沉香木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名贵的木料,亦是工艺品最上乘的原材料之一。明、清两代,宫廷皆崇尚用此木制成各类文房器物,工艺精细,与犀角制作相同。由于沉香木珍贵且多朽木细干,用之雕刻,少有大材。因此在拍卖市场上一旦有沉香木制作的大件物品出现,往往会有令人惊讶的表现,其中文房器物又是重中之重。
在2011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一只清代沉香木高浮雕山水人物笔筒,成交价为161万元,为目前沉香木笔筒中的最高价。排名第二的是在2006年北京匡时的秋拍中,明代沉香木雕山水人物笔筒以143万元成交。目前沉香木笔筒在拍场上并不多见,除了工艺水平与年份,尽寸也是影响价格很重要的因素。目前价格普遍在十多万元区间,随着人们对文房用品欣赏品味的提升,未来还有很大升值空间。
始见于宋流行于清笔筒传世明清居多
目前,业界公认笔筒正式而普遍地作为一种文房用具出现应该是在明代晚期。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认为,笔筒的大量生产应该从明代晚期始,这与存世文物也相吻合。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笔筒的出现应该在更早的时间。例如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冯先铭先生指出:“笔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始见于宋,流行于清,器型似筒状。”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呈现的状况分析,笔筒的形制至少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改变,笔筒出现的时间应该不晚于汉代,可称为原始笔筒。在瓷质笔筒出现以前,原始笔筒多为竹木所制,其功能和作用主要用于盛放和收捡木笔或毛笔之用。瓷质笔筒出现于宋代,已经被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证据所证明,为圆形四孔器或五孔器,即文震亨所称的“古制笔筒”。至明代晚期(大约嘉靖朝)开始出现常见的筒形笔筒。
明清笔筒传世极品多,虽形制变化不大,但材质却颇为丰富。有竹、瓷、木、铜、象牙、玉、水晶、端石、漆等。从装饰方法上看,有刻、镂、雕、绘等,以瓷笔筒为例,有青花、五彩、粉彩、三彩、颜色釉等。笔筒为文房用具中器型变化最小,装饰方法最为丰富的品种之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