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情有独钟黄花梨(下)
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岩先生情有独钟黄花梨。近期海岩先生正在大兴土木,建构一个中国传统风格园林建筑群———黄花梨养习馆,计划将所有的藏品纳入该环境中陈列展示。海岩对传统家具的爱好缘起何处?十余载的购藏玩赏中又有哪些认知与感悟?耗巨资建黄花梨养习馆的本意与目标又是什么?为此,黄花梨网对海岩先生进行了此次专访……
明式海南黄花梨圆包脚踏珠足画案(海岩收藏伍炳亮作品)
明式海南黄花梨束腰小马蹄脚条桌(海岩收藏伍炳亮作品)
明式海南黄花梨束腰小马蹄脚条桌(海岩收藏伍炳亮作品)
海岩兴建13000平方米的黄花梨养习馆,最终要留给社会,期望对传统家具文化艺术传承能有所作用。
黄花梨网:明式家具的精神内涵潜藏的是出世超脱,清式宫廷家具精神内核倾向于入世统治,所以繁简各异,这种出世与入世两种不同人生态度,在您身上似乎得到了和谐的平衡。一方面您以入世的身份从商,经营管理的酒店有声有色;另外一方面又以出世的心态从文,著书立说也是声誉卓著;再者,一方面写尽当今生活的世态景象与情爱波折,而另外一方面您又赏玩家具、构筑园林,向往传统文人生活的淡泊宁静,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之间的矛盾?您目前正在构建的黄花梨养习馆,建筑这一古典建筑园林的想法是什么?具体规划面积和项目时间大概多久?能详细谈谈吗?
海岩:关于你提到的出世和入世的问题,从我的现状来看,可能旁观者会觉得存在矛盾,就我自己来说做这几类事情都是比较顺,没有碰到角色和身份不同所带来的问题。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用出世的态度来做入世的事情,心态会平和很多。关于构建黄花梨养习馆的想法,其实由来已久,一方面是源于王世襄先生曾有一个夙愿,就是建造一座足够大的四合院,作为明清家具的博物馆。让那些古典家具按史上的规例,陈设其间,再现和还原古人生活的完整画面。这样的博物馆比之把明清家具置于现代化的展场中,更容易让后人发思古之幽情,体验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国士人的雅趣禅思。可惜,王世襄先生离去时也未能看到这一愿望的实现。另外一方面就是我认为,一件好的家具,除形、艺、材、韵之外,还有一个“境”字,境是指相互的,既有环境对家具的衬托,也有家具对环境的改变。这一点很重要,没有环境的衬托,家具终归是个器物,在审美中偏于单薄。而有了环境的衬托,才会有血有肉,变得鲜活而生动。所以,家具应该摆放在怎样的环境里,周围的物品怎样搭配、光照怎样渲染烘托,这是一门学问,都会影响家具的魅力和光彩。
我目前正在建立的古典园林,是完全按照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和规划来设计施工的,整体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实用面积7000多平方米,最终建成后,会按照传统生活中的家居陈设方式,将收藏的这些家具都摆进去,并且不仅仅是达到参观浏览的效果,还要做到可行、可游、可居,展现一个真实的传统生活空间,这就是我追求的,“境”。 “黄花梨养习馆”这三个字,是我生造的。不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之所以要这个 “养”字,是因为黄花梨需要与人沟通,勤使用,勤擦拭,与人亲近,能让黄花梨家具油亮光润。而另一方面,黄花梨也在滋养着人,陶冶性情,习得文化。目前这个项目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还有第二期和第三期,估计在2012年左右完工,这个项目耗费了我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如果说作品,这个项目应该是我最大的创作了。这个项目的定位是没有考虑到商业回报,也就是不用来盈利运作的,我期望是通过这样一个环境,展示陈列一批黄花梨家具的精品力作,并最终不传给子孙,而是留给社会,如果能对传统家具文化艺术的传承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就心满意足了。
黄花梨网:对于仿古家具的市场发展前景我持乐观的态度,但是对于传统家具艺术是否能在当代继承与真正的发展,我却持怀疑和较为悲观的观点。因为明式家具和清式宫廷家具的创作设计主体都已不复存在了,例如明式家具正是因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在造型结体上予以规划设计,斟酌修改,某种程度上来说,明式家具正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精神意趣的外延和器物化,才使得明式家具达到如此辉煌的成就。而当今社会,仿古家具行业整体文化素质和设计能力相对较低,高层次的艺术设计人才和文化艺术界的精英阶层并没有参与到设计制作中来,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学科,仿古家具行业众多厂家仅仅倚靠前代典籍来拷贝复制,刻鹄类鹜者犹不多见,画虎成犬则泛滥于市。目前市场虽然繁荣兴盛,但是艺术水平的提高却并不显著,那么您作为当代文人圈内研究玩赏黄花梨家具的典型代表,您怎么看待中国当代仿古家具的发展前景?
海岩:在中国几千年官本位制的封建历史中,并不明显存在一个独立于官场之外的文化阶层,所以艺术形式和社会时尚大多是自上而下,首先由皇室贵族和士族阶层倡导示范,然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推广至民间,具有一种典型的“精英文化”示范效应,这种体制本身保证了文化的高雅与纯洁。而在当代却相反,社会时尚主要由青年群体和大众知识阶层发刃推导,然后逐步衍生为社会风气,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推动社会风气的群体更加年轻化,因此出现了些低俗文化抬头,价值标准与是非观念混杂不清的现象。
就传统家具行业而言,是否能够在继承的同时再进一步,在艺术上发展?这个问题估计不是行业或产业可以解决的,行业只能解决技术与质量的问题,文化和艺术的问题是另外一个范畴,需要政府真正从文化的角度重视,也需要高等教育体系的参与。现在往往说文化要产业化,事实很多时候,文化一变成产业就没有文化了。
传统仿古家具行业都面临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如何继承与弘扬的问题。目前的中国还只是一个文化弱势的国家,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大高于文化的发展,比如,现在我国每年引进国外的图书是1万多种,输出只有80多种;电影大片每年引进40多部,输出却很少。一个民族前进的步伐无论怎样加快,其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都必然有迹可寻。一个民族无论今天多么朝气蓬勃,她都应当骄傲于自己辉煌的历史。历史遗产是不可替代的,尊重历史就是对未来负责。当世界进入全球化之后,西方文化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平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侵略态势,而中华文化则暂时处于较弱的一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共融不可避免。在融合中如何免遭全盘西化的并吞,真正做到“合而不同”,首先需要唤起大众对中华文明自身的了解与喜爱。对于我们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并且今天仍然令全世界倾倒的文化遗产,国人不应反倒妄加雌黄,轻率否定。让中国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继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支撑子孙万代永不衰竭的凝聚力,是所有知识分子都应当赞许的主张!
编辑:浩浩
地址: /news/677.html
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原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精彩评论